石台县(石埭县)免费律师咨询(石埭县和石台县)
本文目录一览:
- 1、石台县审计局概述
- 2、安徽池州市石台县古时隶属哪个县
- 3、石台县历史沿革
- 4、陈一甫人物简介
石台县审计局概述
1、石台县的总面积为1403平方公里,下辖6个镇和2个乡,共计79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截至2011年,全县总人口为108万人。在经济发展上,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5亿,财政收入为5亿元,而财政支出则为6亿元。石台县审计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2月。
2、石台县审计局的内设机构配置如下:第一个部门是办公室,主要负责机关的日常行政事务,包括文电处理、会议安排、机要事务、信息管理和宣传工作,以及档案、财务、保卫、信访、政务公开等。它还管理审计事业经费,负责审计费用报销,并负责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教育培训和技术资格考评等工作。
3、石台县审计局作为县政府的工作部门,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设立,其主要职责如下:职责调整 移除了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和县政府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调整了对社会审计机构审计质量的监督,不再核查对审计机关监督对象以外单位的审计报告。
4、石台县审计局的领导分工如下:方福生党组书记、局长,主要职责是全面主持县审计局的工作,并领导审计学会暨内审协会。他负责办公室的管理工作。
5、胡以民副局长也是党组成员,主要负责经济责任审计局和经贸审计科(金融审计科),同时协助处理党务、精神文明建设、审计科研、审计宣传和信息工作。他与东至县审计局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杨正发担任总审计师,也是党组成员,他主管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科(外资运用审计科),并协助办公室的工作。
安徽池州市石台县古时隶属哪个县
1、梁大同二年(536)置石埭县,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宣城郡,设宣州,石埭并入南陵、秋浦。唐永泰二年(766),洪府都督李勉奏割秋浦、青阳、泾县地复置石埭县,属江南西道池州。
2、明清两代,石埭县始终隶属于池州府,直至清朝末年,石埭县归入安徽省。民国时期,石埭县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动,最终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埭县属于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区。1952年,石埭县改隶徽州专区,1956年再归属芜湖专区,1959年与太平县合并。
3、青阳县,安徽省池州市下辖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东临南陵、泾县,南连石台、黄山区,西交贵池区,北与铜陵市接攘。青阳县总面积1181平方公里,2021年,户籍人口272285人,辖蓉城镇、木镇镇、庙前镇等13个乡镇。
石台县历史沿革
1、石台县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陕西省重要的文化古镇之一,它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是迎泽湖畔的重要地区之一。历史上,石台县是汉文帝三年设县,“石”取于“石头”,“台”取北山为名。其历史沿革悠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及人文艺术底蕴,这一地区肩负着承袭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历史使命。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石台县先后隶属于九江郡、会稽郡、庐江郡以及泾县等地。汉代时期,县境被丹阳郡的泾县、陵阳和石城三个县瓜分。到了魏晋南北朝,石埭县经历了多次改置和归属的变化,最终在隋朝时期,被并入宣州、泾县和南陵县等地。唐朝时期,石埭县在杜伏威降唐后,归属宣州总管府。
3、西汉初,承秦制。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划出泾县西境地,借陵阳山之名建陵阳县,石埭时为陵阳、石城等县地,属丹阳郡。三国吴赤乌中(245年前后)置石埭场,因秋浦河上游钓鱼台溪流中有三巨石壅塞,犹如埭堰,锁琏溪、管溪、鸿陵溪三水,舟楫不通,故名。西晋太康二年(281),改隶宣城郡。
4、历史沿革梁大同二年置石棣县。据《元和郡县志》:“石埭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有两横石壅江,有如埭焉,因为名”。据《太平寰宇记》:“因贵池原有两小石埭堰溪水,遂以为名。
5、石台县原名石埭县,南梁大同二年(536年)置县,已有1400多年历史。1959年,因国家兴建陈村水库撤销建制,1965年,因国家发展需要复建并易名为石台,是专做生态旅游的山区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85%。
陈一甫人物简介
陈一甫:名惟壬,以字行,号恕斋居士。祖籍安徽石埭县(今石台县)广阳乡,汉族。清同治八年(1869)正月二十四日生。1906年,任北洋劝业铁厂坐办。1912年任启新洋灰公司总事务所经理,后改驻津办事处坐办。1924年,任开滦矿务管理局正主任董事。
陈一甫在1903年支持周学熙收回开平矿务局的运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1907年他协助创办滦州矿务公司,对抗英国控制。在与开平公司的竞争中,滦州煤矿表现出强大的增长势头,尽管最终被迫联合,但陈一甫在谈判中为国家利益争取到了不少权益。
陈一甫,不仅是一位备受敬仰的实业家,更是以其慈善家的美德闻名。他的慷慨解囊,数十年间救助了无数遭受水旱灾害的民众,各省水旱偏灾捐赈之事,远近争以相属,他的善举救活了无数生命。
陈一甫于1948年12月底在天津去世。作为北方实业的重要人物,周学熙曾在文中赞誉陈一甫,称其在办实业上追随自己多年,启新洋灰、滦州煤矿和华新纱厂等企业都由他共同经营。他以勤俭和乐于助人的性格,展现出晏子般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