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辉县(瑷珲县)律师推荐(爱辉和瑷珲)
本文目录一览:
瑷珲历史沿革与演变
年,国务院将瑷珲县改名为爱辉县,1980年黑河市设立,包括黑河镇、幸福公社和多个煤矿。1983年,爱辉县并入黑河市,市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1993年,黑河地区撤销,设立黑河市和爱辉区,标志着瑷珲历史的演变进入新阶段,至今黑河市爱辉区依然存在。
瑷珲,中国地名。清代瑷珲古城,汉语称黑龙江城,满语称萨哈连乌拉霍通。1858年后始出现瑷珲字样。1956年改为爱辉。瑷珲城是中国清代的军事重镇之一。2015年5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将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行政区名称用字恢复为瑷珲。历史沿革:黑河市,原称大黑河屯(amba sahaliyan)。
瑷珲建城,始于清初。为了抗击沙俄武装入侵黑龙江流域,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决定,设置黑龙江将军,屯垦戍边,“建城永戍”。翌年春夏之交,在被沙俄武装入侵而变成废墟的古瑷珲旧址上重新筑城(今俄罗斯境内维谢雪村),历时两个半月告成。
在清朝康熙年间,为了抵御沙俄的侵略,康熙皇帝于1683年在黑龙江左岸的瑷珲城(今苏联境内的维笑勒依村)设置了镇守黑龙江等处的将军,筑城驻兵,任命萨布素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这一举措为清朝北部地区的抗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朝时期,为了管辖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在亨滚河口的特林设立了奴尔干都指挥使司,在东北地区设立了许多“卫”、“所”和“地面”,今富拉尔基、坤河即为当的“卫”、“所”,黑龙江“地面”包括爱辉区全境。
从历史角度来看,胡焕庸最初提出的官方名称是“瑷珲”,因此,若从历史沿革看,可以称作“瑷珲—腾冲一线”。然而,考虑到1956年至1983年间,国务院将地名改为“爱辉”,因此“爱辉—腾冲一线”在当时的文献中也被广泛采用。
清朝东北被沙俄割占后故地大清子民都内迁了吗?
随着武装移民和有计划的侵扰,条约签订后,外东北地区的汉、满、赫哲、达斡尔、鄂温克等中国各族人口大量内迁。由于如果彻底离开中国人的补给,俄国侵略者很难生存,所以对远东地区的黄种人异常忌讳的俄国人容忍了中国人的继续存在。
第那个地方本来就少。 第绝大多数中国人逃回了黑龙江以南地区。 正是鉴于东北地多人稀,清政府为了保卫边疆的安全,才下令开放东北地区,鼓励老百到东北垦殖,这才有了东北人口爆炸式的增长,这样清政府东北相对来说才安全,当然也改变东北的民族结构。
这时沙俄以调停战争为由,跳出来充好人,连哄带骗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瑗珲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近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割让给沙俄,而乌苏里江以东的清朝领土设为两国共管区。
面对沙俄势力的庞大,清政府也只能实现移民兴边,组织沙俄势力侵蚀中国东北一带。如1860年,咸丰皇帝在临死前最后一年决定开放东北,这样,北方的汉人可以大量迁移到东北。在东北土地上不断飙涨的中国人口,也成为日俄两国瓜分中国东北的巨大障碍。
黑龙江省孙吴县什么时候成立的?为什么叫孙吴呀?
①即三国时期的吴国,东吴。三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以皇室姓孙,历史上也叫“孙吴”。 ②县名。孙吴县: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所辖的县。在黑龙江省北部、黑龙江中下游西岸、小兴安岭北坡。1937年由瑷珲县(今爱辉县)析置。森林资源丰富。 ③春秋战国时期两位著名的兵法家孙武、吴起的合称。
孙吴原名叫逊武、原始居住的有孙、吴二姓的祖辈、最后由逊武的谐音和这两个姓改为孙吴,所以叫孙吴县。孙吴县地处中国东北边陲,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38公里.全县总面积4,454平方公里,人口10万,设孙吴、辰清2镇,10个乡和一个民族乡,2个国营农场,2个国营林场,县政府驻孙吴镇。
居住有孙、吴二姓的祖辈。根据查询孙吴县人民政府官网显示,孙吴原名叫逊武、原始居住的有孙、吴二姓的祖辈、最后由逊武的谐音和这两个姓改为孙吴,因此叫孙吴县。
孙吴境内最早的民族是满族的前身,周朝时称肃慎,以后叫靺鞨,金元明清称女真,后改满洲。汉族人的迁入始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年间,沙俄屡侵我东北边陲地区,清政府从吉林、乌喇、宁古塔(宁安),盛京(沈阳)等地调来水师和汉军。以后清政府从吉林到瑷珲设立驿站,又在瑷珲设立官庄。
唐朝,今孙吴境内归室韦都护府。 金朝,属蒲与路。元初,属乃颜封地。后属开元路矢宝赤万户府。 明朝在1409年于黑龙江口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孙吴为其所辖。 清时期,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东北地区归盛京总管统辖。顺治十年(1653)设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地区。
伪满康德4年(即:1937年)12月1日成立伪孙吴县公署,隶属伪黑河省;1945年11月建立红色政权,归属黑河地区所辖。1977年4月,孙吴将奋斗公社所辖六连、八连(今靠山村)和十二连(今河西村)、茅栏河以东地域划归逊克县;1979年3月至4月,孙吴与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嫩江县分别明确了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