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石埭县)免费法律咨询(石台县政府网站)
本文目录一览:
安徽池州市石台县古时隶属哪个县
梁大同二年(536)置石埭县,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宣城郡,设宣州,石埭并入南陵、秋浦。唐永泰二年(766),洪府都督李勉奏割秋浦、青阳、泾县地复置石埭县,属江南西道池州。
明清两代,石埭县始终隶属于池州府,直至清朝末年,石埭县归入安徽省。民国时期,石埭县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变动,最终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埭县属于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区。1952年,石埭县改隶徽州专区,1956年再归属芜湖专区,1959年与太平县合并。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处于皖南山区的西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悠久历史的地方。石台县总面积达1403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07553人(2019年统计数据)。石台县在历史上的原名是石埭县,起源于南梁时期,距今已有超过1400年的历史。在1959年,由于国家建设陈村水库的原因,石台县一度撤销了建制。
石台县以前是不是属于黟县的?
1、石台县的行政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它属于吴、越、楚的领地。秦朝时,石台县成为鄣郡的属地。汉代,它被划分为陵阳石城等县的一部分,隶属于丹阳郡。三国吴赤乌年间,设立石埭场,因秋浦河上游钓鱼台溪流中三巨石壅塞,阻碍舟楫通行,故得名石埭。西晋太康二年,石台县改隶宣城郡。
2、出于便于管理的考虑,婺源县划归江西省管辖。同年5月13日,中共皖南区党委设立徽州专区,属于皖南行署,屯溪市(原休宁县一镇)成为其治所。徽州专区下辖屯溪市及休宁、祁门、绩溪、旌德、歙、黟六县。太平、石台县则属于池州专区。
3、目前,石台县分为6个镇和2个乡,其中仁里镇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县境中部偏西,县城总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位于曙光路北侧。
石埭的网络解释石埭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石埭的网络解释是:石埭(石筑的堤岸)石埭,石筑的堤岸。宋林逋《上湖闲泛_舟石函因过下湖小墅》诗:“青山连石埭,春水入柴扉。”宋苏轼《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另指石台县。石埭的网络解释是:石埭(石筑的堤岸)石埭,石筑的堤岸。
石埭,指的是用石头构筑的堤岸。这种堤岸在古代用于防止水患,保护农田和村庄。宋朝诗人林逋在其作品《上湖闲泛檥舟石函因过下湖小墅》中描述了青山与石埭相接的美景,春水潺潺流入家门的情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之中。
石埭,这个词源于古代,特指用来堵水的土坝,字形为dài,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曾在新城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位于城北的这一堤岸,见证了古人的智慧与辛劳。它不仅仅是一道阻挡水流的屏障,更是连接两岸、保障安全的交通要道。
石筑的堤岸,古诗文中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色。在宋代诗人林逋的《上湖闲泛檥舟石函因过下湖小墅》中,他描述了青山连绵与石筑堤岸相接,春水潺潺流经农户柴扉的景象,表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卷。
安徽省的石台县和东至县那个县的经济好些?
东至县的交通状况相对较好,尤其是通往江西方向的道路存在一些挑战,但通往安庆贵池的交通则较为便捷。东至县的工业以非矿产资源为主,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并不理想。青阳县是池州市最东部的一个县,其交通状况与东至县相近,近年来工业有所发展,主要以非金属矿产工业为主。
东至县通往江西方向的道路并不顺畅,但通往安庆贵池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工业以非矿产业为主。近年来多次路过东至县,看到县城的经济状况并不算理想。青阳县位于池州市最东侧,交通状况与东至县相近,近年来工业有所发展,同样以非金属矿产工业为主。经济状况同样不尽如人意。
东至县往江西方向的道路条件不是很好,但通往安庆贵池的交通状况相对较好。东至县的工业以非矿产资源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青阳县是池州市最东边的一个县,交通状况与东至县相近,近年来工业有所发展,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产行业。青阳县的经济状况同样不尽如人意。
石台县属于哪个市
石台县是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东依黄山区,南连黄山市黟县、祁门县,西接池州市东至县,北邻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辖6个镇、2个乡,总面积1413平方千米。
石台县位于中国安徽省池州市。该县地处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东邻黄山市的黄山区,南接黟县和祁门县(均为黄山市所属),西与东至县(池州市所属)相接,北与贵池区和青阳县(均属池州市)相邻。石台县总面积为1413平方千米,下辖6个镇和2个乡。
池州市是石台县的所属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它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池州市有许多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与石台县共同构成了该地区的丰富旅游资源。此外,池州市还以经济发展迅速而著称,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总的来说,石台县位于安徽省的南部,隶属于池州市。
陈一甫人物简介
1、陈一甫于1948年12月底在天津去世。作为北方实业的重要人物,周学熙曾在文中赞誉陈一甫,称其在办实业上追随自己多年,启新洋灰、滦州煤矿和华新纱厂等企业都由他共同经营。他以勤俭和乐于助人的性格,展现出晏子般的风范。
2、陈一甫:名惟壬,以字行,号恕斋居士。祖籍安徽石埭县(今石台县)广阳乡,汉族。清同治八年(1869)正月二十四日生。1906年,任北洋劝业铁厂坐办。1912年任启新洋灰公司总事务所经理,后改驻津办事处坐办。1924年,任开滦矿务管理局正主任董事。
3、陈一甫在1903年支持周学熙收回开平矿务局的运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1907年他协助创办滦州矿务公司,对抗英国控制。在与开平公司的竞争中,滦州煤矿表现出强大的增长势头,尽管最终被迫联合,但陈一甫在谈判中为国家利益争取到了不少权益。
4、陈一甫,不仅是一位备受敬仰的实业家,更是以其慈善家的美德闻名。他的慷慨解囊,数十年间救助了无数遭受水旱灾害的民众,各省水旱偏灾捐赈之事,远近争以相属,他的善举救活了无数生命。
5、陈一甫,作为清末民初北方实业界的重要人物,其在水泥实业领域的卓越贡献,展现了中国民族企业家的勇气与智慧。而其子陈范,承父业,不仅在水泥行业深耕细作,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非凡的担当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