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盩厔县)法律服务(周至县法律咨询)
本文目录一览:
- 1、盩厔县的介绍
- 2、60年代周至是哪个市管下
- 3、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的简介
- 4、发生在民国时期周至县的那些事
盩厔县的介绍
1、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置,县址设在今陕西周至县终南镇,以“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而得名。属右扶风。东汉建武三年(27),撤销盩厔县,并入武功县。太平真君七年(446),复置盩厔县(县址仍设在终南镇),属扶风郡。北周明帝二年(558),为终南郡治所。
2、周至县原名盩厔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尧舜时代称骆国。夏属古雍州,商称郝国,周秦之际,置之内史,地属京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立县,名曰盩厔,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中注释:“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1964年,简化为周至。
3、在北周时期,盩厔先后隶属于终南郡、恒州管辖。到了隋朝,盩厔县隶属于京兆郡管辖。到了唐朝,在公元620年,恒州被废除,盩厔县隶属于稷州管辖。后来又先后隶属于雍州和稷州。直到公元742年,将盩厔县改名为宜寿县,隶属于雍州管辖,公元757年恢复了盩厔县的建制,隶属于京兆府管辖。
4、盩字出现在典籍史书中的记载 《旅鼎》青铜器载:公在“盩”这个地方的军营赐给旅十串贝,旅用来作父亲的祭器。《害夫簋》有铭文124字,其中有盩先王宗室字样。纵说周至县名 ——有关“盩厔”的来历的考证 周至原名“盩厔”,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以同音字“周至”所代替。
5、周至县东与鄠邑区为邻,南和宁陕、佛坪县相连,西与眉县、太白县相接,北同扶风、武功、兴平市和杨陵区相望。周至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的秦岭渭水间,东距西安城78千米,鄠邑区(至县城,下同)48千米,以白马河为界与鄠邑区为邻。南距洋县232千米、城固县261千米、佛坪县130千米。
60年代周至是哪个市管下
1、年代周至归咸阳专署管辖。1949年5月30日盩厔县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周至归咸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下简称咸阳专署)管辖。1953年咸阳专署撤销,盩厔县改由宝鸡专署管辖。1956年撤销专署,盩厔由陕西省直辖。1958年眉县并入盩厔县。1961年复设咸阳专署,从盩厔析出眉县,盩厔归咸阳市辖。
2、周至的农村不是很穷。上世纪60年代以前有句顺口溜:金周至,银户县,最富的是长安县。周至县属于陕西省西安市。
3、周至县属西安市辖县,距西安市区78公里,是关中平原著名的大县之一。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4%,为千里秦岭最雄伟且资源丰富的一段。北部是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川,土肥水美。南部是重峦叠嶂、具有神奇色彩的秦岭山脉。山、川、塬、滩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的简介
1、简介 周至县是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周至县与陕西省的省会西安市相邻,这给人们带来了一些疑问——周至县属于咸阳还是西安? 行政管理属于咸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规定,周至县隶属于咸阳市。在行政管理上,周至县由咸阳市政府直接管辖。
2、周至原名“盩厔”,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以同音字“周至”所代替。“盩厔”二字十分古老,历史与文化含义也十分厚重,只是远隔时日被历史完全淡出,由此而发生的误解与歧说都在情理之中。要说清“盩厔”来历,还得从早周、西周的相关史料和近代以来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说起,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
3、简介 周至烟火巷子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巷子。 历史背景 周至烟火巷子始建于唐朝,当时这里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因热闹而得名。明清时期,这里的商业逐渐式微,巷子内的居民开始从事手工业和艺术工作。
发生在民国时期周至县的那些事
1、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周至县设23联保,辖179保,2454甲。各设联保长、保长、甲长1人。保长通常由当地地主、土豪担任。国民党通过保长牢牢控制民众,使每位保长均能兼政治警察之任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周至县国民兵团属周至县地方武装,担负抗战时期征训壮丁和守卫南山诸口等任务。
2、一九二五年。由于民国时期战乱严重土匪猖獗,传说当时在任的县老爷竞被土匪所害,故在一九二五年将佛坪厅县衙搬到了现在的佛坪县。之后县城人口越来越少,听说老县城最少人口仅剩九户人家,故有"九户人家一座城"传说。解放后老县城行政区划属周至县管辖,县城级别降格到"老县城村"。
3、周至县属西安市辖县,距西安市区68公里,是关中平原著名的大县;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4%。境内有道教文化发祥地、世称天下第一福地的楼观台,《长恨歌》诞生地仙游寺,世界第一大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周至县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西安市区最大的供水基地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4、之间矛盾重重,经常爆发杀人放火的事件,所以有了杀人放火长安县的说法。但实际上当时的长安县城,并不是不是现在的长安区,而是在现在的西安城区里面的位置。“金周至银户县”是因为那里种植罂粟,“杀人放火长安县”是因为当时的长安人民对民国政权反抗,勇于革命。
5、根据民国时期的周至县志记载,北市村原名金汤堡,源于固若金汤的寓意,它曾隶属于历史悠久的周至县。然而,随着民国时代的变迁,城墙与城门逐渐消失,北市村的归属也随之改变,转而归属户县管辖。这一历史变迁的发生,使得户县的版图得以扩展,北市村也随之成为户县祖庵镇的一部分。
6、清康熙时(1662~1721)全县234300人;道光四年(1824),全县31万人;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军,李篮起义军,大平军反复与官军在周至激战。农民死伤甚多。光绪年间,两年大旱,少壮流离。宣统元年(1909)全县217073人;宣统三年(1911)“因屡经兵燹,民生凋敝。”人口降为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