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婺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免费法律咨询(务川县属于哪个区)
本文目录一览: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建置沿革
1、直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后坪县被撤销,其区域并入婺川和沿河两县。1949年,务川县归属于遵义地区,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婺川县改名为务川县。1986年8月21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归属于今天的遵义市。
2、年,婺川县获得解放,归属遵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直到1986年8月,国务院作出决定,撤销务川县,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987年11月,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标志着这段历史的全新篇章。
3、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务川郡于县治,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旋即改为务州。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贞观十年(636年)属黔州,十一年(630年)又归属夷州。五代时,务川县没于蛮僚。宋政和八年(1118年),田佑恭析原务川县辖地置安夷县。
务川县的建置沿革
务川县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隋朝开皇十九年(599年),当时从黔阳县分割出土地设立。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在务川县治所设置了务川郡,统辖务川、涪川和扶阳三县,随后不久,郡名改为务州。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务州改称为思州,贞观十年(636年)隶属于黔州,而贞观十一年(630年)又归属夷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务川郡于县治,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旋即改为务州。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贞观十年(636年)属黔州,十一年(630年)又归属夷州。五代时,务川县没于蛮僚。宋政和八年(1118年),田佑恭析原务川县辖地置安夷县。
进入民国,婺川县归属黔东道,后又划出部分区域成立后坪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婺川县属于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后坪县被撤销,其区域并入婺川和沿河两县。1949年,务川县归属于遵义地区,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婺川县改名为务川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1、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秦朝时期,当时它隶属于巴郡,随后在汉代归属涪陵(即现在的重庆彭水县)。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后,这片土地曾被夷僚统治。到了北周保定四年(599年),务川县正式设立,归属于庸州。隋朝大业七年(611年),高富县在此设立,隶属于明阳郡。
2、年,婺川县获得解放,归属遵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直到1986年8月,国务院作出决定,撤销务川县,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987年11月,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标志着这段历史的全新篇章。
3、唐代,武德四年(621年)置务川郡于县治,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旋即改为务州;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贞观十年(636年)属黔州;十一年(637年)又归属夷州。
4、建县于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务川县,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因盛产丹砂而获得“丹砂古县”之誉称,古烽火台、汉墓群、悬棺、申佑祠、东升塔、罗峰书院、文昌阁等文物古迹见证着务川灿烂而辉煌的民族文化。
务川县的旅游资源
九天母石景区:位于大坪镇洪渡河岸边小塘地域,距务川县城11公里。主要由仡佬山寨、百合台、天主坳、九天母石等人文自然景点组成。每年清明节前后,仡佬族族裔都会聚集至此,举行祭天朝祖祭祀大典,感恩祈福。
务川的旅游景点有哪些?仡佬之源景区位于贵州省务川县大坪街道洪渡河畔,景区仡佬民族文化和丹砂文化独特厚重,自然山水优美奇特,是一处集历史遗存、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自然山水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文化旅游景区。
栗园草场旅游度假区栗园草场旅游度假区距务川县城约40公里,面积10万余亩,有梅古洞飞瀑、槐溪河、响水泉、大岩门、小岩门、青坪水库等景点。罗峰书院罗峰书院是务川县的一座标志性古建筑,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初名“敷文书院”,光绪八年知县罗庆春扩建,更名为“罗峰书院”。
务川县的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这片土地主要由喀斯特地貌构成,山峦叠嶂,河流纵横,瀑布飞溅,林木幽深,景色宜人,被誉为黔北多佳景,风物在思州。这里的自然景观包括洪渡河、山羊岩、洋岗河、银狮洞、金帝洞等,如洪渡河的壮丽、银狮洞的奇观,让人流连忘返。
遵义务川哪里最好玩?1务川仡佬之源景区位于大坪镇洪渡河畔,距县城8公里左右,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由一园(洪渡河仡佬文化主题公园)三区(仡佬风情小镇开发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旅游产业发展区)五版块(龙潭古寨、九天母石、大坪古镇、石垭子湖、濮国遗都)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