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婺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律师预约(务川律师事务所在哪里)
本文目录一览:
- 1、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建置沿革
- 2、务川县的建置沿革
- 3、务川县属于哪个市
- 4、明朝崇祯年间贵州都有些什么县
- 5、思南府管多少个区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建置沿革
1、年,婺川县获得解放,归属遵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直到1986年8月,国务院作出决定,撤销务川县,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987年11月,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标志着这段历史的全新篇章。
2、直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后坪县被撤销,其区域并入婺川和沿河两县。1949年,务川县归属于遵义地区,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婺川县改名为务川县。1986年8月21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归属于今天的遵义市。
3、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务川郡于县治,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旋即改为务州。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贞观十年(636年)属黔州,十一年(630年)又归属夷州。五代时,务川县没于蛮僚。宋政和八年(1118年),田佑恭析原务川县辖地置安夷县。
4、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辖10个镇、5个乡:都濡镇、丰乐镇、黄都镇、涪洋镇、镇南镇、砚山镇、浞水镇、茅天镇、柏村镇、大坪镇、泥高乡、分水乡、蕉坝乡、红丝乡、石朝乡。[编辑本段]建置沿革 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九年(559年),析原黔阳县地置务川县。
务川县的建置沿革
1、务川县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隋朝开皇十九年(599年),当时从黔阳县分割出土地设立。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在务川县治所设置了务川郡,统辖务川、涪川和扶阳三县,随后不久,郡名改为务州。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务州改称为思州,贞观十年(636年)隶属于黔州,而贞观十一年(630年)又归属夷州。
2、进入民国,婺川县归属黔东道,后又划出部分区域成立后坪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婺川县属于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后坪县被撤销,其区域并入婺川和沿河两县。1949年,务川县归属于遵义地区,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婺川县改名为务川县。
3、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务川郡于县治,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旋即改为务州。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贞观十年(636年)属黔州,十一年(630年)又归属夷州。五代时,务川县没于蛮僚。宋政和八年(1118年),田佑恭析原务川县辖地置安夷县。
4、[编辑本段]建置沿革 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九年(559年),析原黔阳县地置务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务川郡于县治,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旋即改为务州。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贞观十年(636年)属黔州,十一年(630年)又归属夷州。五代时,务川县没于蛮僚。
5、年八月,恢复道真县的建置,正安仍辖原域。正安县的地理位置东至务川,东南靠凤冈,南邻湄潭,西南接绥阳,西北毗桐梓,北与四川省南川县相连,东北和道真县接壤。南北长79公里,东西宽62公里。1990年,全县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
务川县属于哪个市
遵义市。务川县是遵义市下辖自治县,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是中国两个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务川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与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相连,西与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南与凤冈县接壤,北与重庆市的武隆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区号是0852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中国贵州省北部,是遵义市下辖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它地处乌江中上游,东临重庆,西接湄潭,南界凤冈,北靠正安。务川县总面积2708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绿色氧吧”。
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务川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07°30′至108°13′,北纬28°11′至29°05′之间,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62公里。东与德江县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相连,南与凤冈县接壤,西与正安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电话区号是0852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中国贵州省北部,是遵义市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它地处乌江上游,地理环境优美,山川秀丽,气候温和,被誉为“黔北明珠”。务川县总面积2638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闻名遐迩的白茶、药材、石材等。
务川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遵义市。东与德江县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相连,南与凤冈县接壤,西与正安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务川县城距遵义市190公里,距省城贵阳348公里,距重庆市376公里,是遵义乃至贵州进入重庆、长江的出境县之一。
务川是一个位于贵州省的自治县,其所属的行政级别为遵义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务川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贵州省遵义市的一部分,它并不属于某个特定的区,而是直接归属于遵义市管辖。务川县有着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色,对于贵州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明朝崇祯年间贵州都有些什么县
贵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析贵州宣慰司于程番长官司置程番府,属布政司;隆庆二年(1568)徙治贵州宣慰司城;三年(1569)更名贵阳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置贵阳府。新贵县:倚郭[城西偏]。元为贵州蛮夷长官司,为顺元路军民宣抚司倚郭。
明清时期,贵州大定府(现今的大方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崇祯年间,已有超过360年的悠久历史。这个地方在古代曾是夜郎国的领土,后来蜀国封为罗甸王国,宋朝赐予罗施鬼主的称号,元代设置了顺元宣抚司,明朝时期则归属贵州宣慰使管辖。清朝康熙五年,大定府正式设立,民国三年,府制废除,改为大定县。
息烽县,贵州省贵阳市辖县,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市播州区、毕节市金沙县相望。息烽县名“息烽”是由明朝崇祯皇帝取“平息烽火”之意赐名而得,素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誉。
大方县,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可以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已有超过360年的历史。它曾是夜郎国的领土,蜀国封为罗甸王国,宋朝赐予罗施鬼主,元代设有顺元宣抚司,明朝时期成为贵州宣慰使的领地,清朝康熙年间设大定府,民国三年改为大定县。1958年,大方县经国务院批准改名,1987年被列为对外开放县。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南部的息烽县,是贵州十大富裕县城之一。该县得名于明朝崇祯皇帝,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威宁县,地处贵州省毕节市西北部,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这里有着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
大方县,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其渊源可追溯至明朝崇祯年间,已有超过360年的历史。
思南府管多少个区
1、个 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明成祖朱棣以五万明军围剿思南,并缉拿处斩思南田氏第二十七世宣慰使田宗鼎,12年(1414年),以原思南宣慰司所属水德江、思印江、沿河佑溪3长官司及蛮夷长官司,并务川县及板场、木悠、岩前、任办四坑水银局置思南府,治所水德江(今思南)。
2、思南府的安化县,辖区包括现在有思南县、印江县、德江县、沿河县共4个县的部分区域。据我所知,思南县东华乡有一个叫的大沉坨的地名。
3、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正式建思南府,下辖:蛮夷长官司、水德江长官司、沿河祐溪长官司、思印江长官司以及务川县,板场、木悠、岩前、任办四坑水银场局。[4] 正统四年(1439)废乌罗府,其郎溪司改隶思南府;弘治七年(1494)因思印江长官张鹤龄有罪,思印江长官司被改为印江县。
4、两大宣慰司的废除大大推动了黔东地区的改土归流进程,此后虽然还有几十个长官司,但是已经不成气候。 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正式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司。第二年,就将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思南府、镇远府、铜仁府、乌罗府纳入到了贵州省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