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县(呷洛县)免费律师咨询(凉山甘洛县律师电话号码多少)
本文目录一览:
甘洛县的历史沿革
1、甘洛县,原名1959年因呷咯字体生僻而更改为现名,其彝语全称“甲谷甘洛”,意指矮山或坪坝地区的甘氏彝人聚居的河谷地带。县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2000年的行政区划中,甘洛县由7个镇和21个乡组成,其中包括新市坝镇、玉田镇、田坝镇等,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和人口分布。
2、隋唐因之,至唐末县境为南诏北域,历北南两宋。元中统六年(1256年)邛部县设邛部川安抚招讨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为邛部州。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邛部州为越西卫,弘治中在海棠建镇西守御后千户所,辖地包括今甘洛疆域,并节制“ 带密土千户”与“ 带田坝密土千户”。
3、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甘洛县在民国2年废越西厅后置越西县,属四川省建昌道。而在1956年,设立了甘洛办事处,随后在1959年更名为甘洛县。这一历史沿革也体现了该地区行政管理的变化和发展。
4、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西部大开发掀起高潮;今年又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的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家“十五”重点工程大波斯湾瀑布沟电站建设上马,甘洛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大好形势。
5、甘洛县辖镇,历史悠久。海棠乡建于1942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多次变革。1958年,海棠乡改设为海棠公社;1959年,海棠公社划入甘洛县管辖。1961年,海棠乡复置,1974年再次改设为海棠公社。时光荏苒,1984年,海棠乡再次复置,成为独立的行政单位。
凉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1、凉山的名字也来源于境内的两座大小凉山。大小凉山因气候凉爽而得名。因此,凉山的名字主要源于其气候的凉爽特点。 在凉山,居住着中国最多的彝族人。彝族人天性纯朴,善良热情,使得这个地方充满了人杰地灵的气息。
2、凉山的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地质学家认为,凉山地区在地质造山运动期间,由于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了今天的山脉。这一地区地貌复杂,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等地形相互交错。
3、凉山远古时是一片森林,因此说凉山很多地名都与林木有关,如金阳县有个地方叫灯厂,却与灯无关,也不是厂子。它的原名是墩场,墩是木墩,四川方言叫直径盈尺的方形原木为墩子,即木墩。
4、凉山的名字可以说是由其气候得来,凉山四时多偏阴寒,但总体而言,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风景如画,加之凉山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丘陵湖泊,山峦幽谷,平原丘陵,层层叠叠,可谓是是人们休闲避暑的好去处,气候之好可同昆明相媲美。
5、凉 山 州 唐属南诏,宋隶大理国,明属建昌等司,清属宁远府。1952年建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以大凉山得名,山中四时多寒。以下是凉山彝族自治州17县市名字的由来 01 西昌市 西汉置邛都县,为越?Q郡治。元置建昌路,明为建昌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西昌县,为宁远府治。
6、凉山是四川省辖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不属于其他市(县)。四川这个名字出现于宋朝。元朝设立四川行省。清朝统治时期,凉山州隶属于宁远府。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军阀混战的情况。直到30年代,四川地区的军阀混战才基本结束。30年代,我国组建西康省,凉山州等地隶属于西康省管理。
甘洛县是黑彝还是白彝
甘洛县是黑彝。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甘洛县民主改革前县境大部分区域属黑彝和土司统治区,是完全封闭的奴隶制社会。甘洛县是1956年民主改革时始建,原名呷洛县,1959年更名为甘洛县,县境与雅安市的石棉县和汉源县,乐山市的金口河区,凉山州的美姑县和越西县相邻。
凉山彝语称“黑彝”为“诺”,“白彝”称之为“曲”。“诺”和“曲”是凉山彝族固有语。而“黑彝”与“白彝”是外来注释语。以凉山州内甘洛县为例,“黑”、“白”用来区分彝族的两个次族群的概念。以尔觉河为界,河西是“白”区,河东是“黑”区。
吉克隽逸是黑彝。吉克隽逸,原名王隽逸,是中国大陆的彝族流行乐女歌手和影视演员。她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属于彝族中的贵族血统世家,俗称“黑彝”。在彝族文化中,吉克隽逸的皮肤颜色被视为正常的肤色,因此,她并不是白彝。
吉克隽逸是我们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的一位彝族姑娘。她的皮肤之所以很黑,这和她的生长环境有关系;凉山州地区相比成都平原,海拔要高出很多;而且这里紫外线强烈,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皮肤相对常人来讲,都会更黑一些。作为从小生活在凉山州的彝族姑娘来讲,皮肤黝黑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应该是黑彝。大理彝族在南诏时代是统治阶级,彝族以黑为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穿黑衣服,大凉山的黑彝、白彝其实也是贵族和平民的区别。而现在大理的彝族大多着黑衣服,大多数白族也称他们为“黑族”。凉彝等级社会最有意思的一个特点,是各等级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分离。
是黑彝。吉克隽逸,女,彝族,1988年生,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人,面容姣好,皮肤黝黑,汉名王隽逸,中国内地彝族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
四川省凉山有几个县几个区(凉山州17个县的区划形成过程)
1、凉山州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它拥有17个县,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地区。凉山州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在唐朝时期,四川地区的地质结构复杂,导致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地方割据的情况。元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出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四川行省便是其中之一。
2、凉山州共辖17个县市,具体为:- 西昌市 - 美姑县 - 宁南县 - 雷波县 - 冕宁县 - 德昌县 - 金阳县 - 越西县 - 盐源县 - 甘洛县 - 会东县 - 布拖县 - 昭觉县 - 喜德县 - 会理县 - 普格县 - 木里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与云南省接壤,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
3、1984年4月,峨边县和马边县被划归乐山地区。 到1990年底,凉山州共辖有西昌市、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盐源、木里藏族自治县,共17个县(市),首府设在西昌市。
4、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17个县级行政区(含1个县级市和16个县),包含436个乡级行政区(16个街道、145个镇、275个乡)。该州总面积为60,4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499万。州政府驻地位于西昌市三岔口南路55号。
谁知道凉山州的历史
1、凉山地区在秦汉之前被称为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朝时称为越嵩郡,隋唐时期称为嵩州,南诏时期称为建昌府,元朝时期称为罗罗斯宣慰司,明朝时期成为四川行都司,清朝时期称为宁远府,民国时期则称为宁属。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从西康省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设在昭觉县。
2、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嵩郡,隋唐为嵩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昭觉县。
3、凉山在古代历史上有着多样的称谓,从汉代的越嶲郡,到隋唐的嶲州,再到南诏时期的建昌府,元朝设置的罗罗斯宣慰司,明朝的四川行都司,清朝的宁远府,直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宁属。1952年10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区(州级)正式成立,隶属于当时的西康省。
4、凉山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凉山设置了郡县,委派凉山官吏进行管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反映了不同朝代与中央政权的隶属关系。
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人口密度大吗
1、全县总人口176014人,其中农业人口159629人,非农业人口16385人。县境内居住着彝、汉、藏、苗等14种少数民族共计11833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组成了民族大家庭,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63%以上,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县。
2、人口数量方面,嘎日乡大约有6000人,人口密度为126人每平方公里,这反映出它是一个相对人口密度适中的地区。面积为48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嘎日乡的地理范围并不是特别大。邮政编码616850,是用于邮件投递的特定代码,帮助确保信件和包裹能够准确无误地送达。
3、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的车牌号是:川W,行政级别是:县,人口约:约27万人,人口密度为:120人/km,面积约:2257平方公里,邮政编码是:616650简介:越西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北连甘洛县、石棉。
4、人口:约6万人人口密度:100人/km2金口河区位于四川西南部峨眉山南麓, 小凉山脉腹地,距乐山中心城区120公里,东南与峨边彝族自治县相邻,西与凉山州甘洛县、雅安市汉源县交界,幅员面积5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9%,最低海拔530米,最高海拔3321米,最大落差2700米)。
5、人口:约14万人人口密度:58人/km2峨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与峨眉、沙湾、美姑等县毗邻,地理环境差,属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县和省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13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万余人,占农业人口的26%。全县辖6镇13乡,129个行政村,873个组,其中纯彝族聚居镇1个,乡7个,村45个,其余为彝汉杂居。
6、县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9人。县人民政府驻地巴普镇,位于东经103°07′,北纬28°19′,海拔高度2082米,距离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西昌市约170公里。美姑县的海拔高度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海拔最高的地方位于黄茅埂西麓。黄茅埂是大凉山的一部分,地势较为险峻。